科研动态
环境设计专业暑期集中实习圆满结束:双线并进,知行合一
来源: 发布人: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5-06-27


  为深化实践教学,拓宽学生专业视野,近日,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组织大一大二共164名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集中实习。本次实习创新性地采用“双线路并行”模式,分别聚焦行业前沿实践与历史文化浸润,引领学生走出课堂,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。

线路一:行业纵深,洞悉市场脉搏

首站:南昌红星美凯龙环球家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,学生们以3-5人为小组深入调研。在庞大的家居市场中,他们近距离观察、触摸各类家具,详细了解材料特性、制作工艺、流行趋势及市场价格体系。通过与一线销售、设计人员的深入交流沟通,学生们对家居产品的实际应用、客户需求有了直观认识。实习结束后,各小组从工艺、材质、尺寸、价格等核心维度进行了详实的分享总结,将市场信息有效转化为专业认知。

第二站:江西省室内装饰协会。在汤琼秘书长的热情接待和引导下,学生们首先系统了解了协会的组织架构、职能及其在连接室内设计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。随后,学生们分组深入调研了协会所在地——东湖意库文创园区。各组同学选择了景观改造、装置艺术、餐饮空间、书店空间等不同主题方向,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。在最后的交流分享环节,大家围绕各自调研主题,重点探讨了项目的主题定位、灯光氛围营造、空间流线规划、材质运用策略等设计要点,思想碰撞激烈,收获颇丰。

第三站:丛一楼装饰工程有限公司。作为一家集家装设计、施工、建材代购、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装修公司,丛一楼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行业体验。学生们分为4组,在资深设计师的带领下,全面参观了公司的工作环境、设计部门、工艺展示馆、材料样板馆以及家居体验馆等,对家装行业的全流程运作和精细化管理有了深刻理解。参观结束后,学生们分散进行自主调研,进一步探索感兴趣的专业领域。

线路二:文脉寻踪,汲取设计灵感

首站:江西省博物馆。丰富的馆藏为学生打开了江西历史与文化的大门。从古代陶瓷、书画到传统建筑模型,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学生们仔细观察文物的造型、色彩与工艺,思考其与现代环境设计的联系。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智慧、采光通风的精妙处理以及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,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源泉。

第二站: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。依托西汉海昏侯墓建立的博物馆,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展陈设计令学生印象深刻。两千多年前的建筑智慧、墓室结构设计、出土文物的精湛工艺和独特纹理,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更激发了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空间设计的思考。汉代建筑的简约大气风格、传统材料与工艺的运用成为学生们热议的焦点。

第三站: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。纪念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文化洗礼。逼真的场景复原和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历史。对于环境设计学生而言,纪念馆的展陈设计、空间氛围营造成为学习重点。学生们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、特定的色彩搭配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,成功营造出庄严肃穆且富有感染力的空间氛围,这种将历史叙事与空间设计完美融合的方式,为未来设计文化类空间提供了极佳的参考范例。

在为期一周的实习尾声,带队老师组织了实习心得分享会。邀请了部分学生代表进行发言,结合各自的参观调研经历,畅谈收获与感悟。同学们普遍反映,此次集中实习“收获满满”、“大开眼界”。通过深入行业一线(线路一),他们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,更直观了解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运作、市场动态、材料工艺应用以及项目落地流程,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获取的宝贵知识和经验。通过探访文化场馆(线路二),他们深刻体会到历史文化底蕴对设计的重要性,从传统智慧和红色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设计灵感,拓宽了设计的文化维度与思考深度。

此次暑期集中实习,通过“行业实践”与“文化浸润”双线并进的创新模式,成功地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、市场前沿与历史文脉紧密结合。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,更有效拓宽了他们的设计视野,激发了创新思维与创作热情。学生们纷纷表示,将把实习中的所见、所学、所思融入未来的学习与设计实践中,努力创作出兼具文化内涵、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作品。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将继续坚持并优化此类实践教学活动,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、扎实专业技能、开阔行业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


下一篇:视觉探索·设计赋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