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动态
视觉探索·设计赋能
来源: 发布人: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5-06-27

2025年6月23日至27日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8位学子走出课堂,踏上了一场融合文化深度挖掘与专业创新实践的集中实习旅程。五天行程精心规划,以南昌深厚的文化地标为课堂,引导学生在“看”与“做”之间,锤炼设计思维,汲取创作养分。

启程:问题导向,视觉思维初探

6月23日,实习在精心准备中拉开帷幕。同学们聚焦认知实习、专业实习项目核心,展开初步调研与资料收集,带着“如何有效转化文化符号为现代视觉语言”、“展馆信息如何实现更优可视化设计”等专业问题,为后续实地考察锚定目标。实习鉴定表不仅是任务清单,更成为引导观察与思考的视觉笔记框架——相机成为延伸的眼睛,时刻准备捕捉触动设计灵感的瞬间。

浸润:文化深描,汲取视觉灵感

深入三大文化殿堂的旅程,是视觉元素的盛宴与设计思维的碰撞:

江西省博物馆(6月24日):千年赣鄱文明在眼前铺陈。青铜器上神秘狞厉的兽面纹、陶瓷温润流畅的釉色与形态、传统书画的章法气韵,让同学们流连于“纹”与“色”、“形”与“质”构成的视觉宝库。如何提炼这些经典元素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视觉对话,成为萦绕心头的课题。

图1-集中实习的同学到达江西省博物馆参观学习

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(6月25日):金器玉饰的璀璨华光、漆器纹饰的精妙繁复、简牍文字的古老韵味,构建了汉代贵族生活的视觉图谱。同学们惊叹于古代造物极致工艺的同时,更专注于解析其装饰逻辑、符号象征与叙事结构,思考奢华文物如何在当代设计中焕发新生。

图2-集中实习的同学到达海昏侯博物馆参观学习

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(6月26日):革命烽火通过历史照片、珍贵文物与沉浸式场景得以重现。同学们不仅被革命精神洗礼,更细致观察了红色主题展览如何运用版式、色彩(如革命红的象征运用)、图形符号及空间导视系统,构建富有感染力的历史叙事与视觉氛围,为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积累宝贵经验。

图3-集中实习的同学到达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

淬炼:创意转化,设计赋能文化

带着数日积累的视觉素材与文化感悟,6月27日,同学们迎来创作实战。围绕“活化地域文化遗产”、“红色精神视觉新表达”等核心命题,运用专业所学,投入海报、信息图表、文化衍生品概念、展陈局部设计等作品的构思与制作。从草图勾勒到软件实现,指导教师全程跟进,在创意方向、视觉表现力、信息传达精准度及技术细节上给予专业点拨。一次次修改打磨,是创意从雏形到成熟的蜕变,更是将文化理解精准转化为有效视觉传达的深度实践。最终作品,成为此次文化寻根之旅最生动的答卷。

回响:从看见到洞见,从记录到创造

这场融合“观察-思考-创造”的实习,远超一次文化参观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在江西省博的古韵、海昏侯的奢华、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峥嵘中,深刻体会到“视觉不仅是信息的载体,更是文化的基因、情感的纽带与叙事的引擎”。通过镜头捕捉、思维解构与双手创造,他们实践了如何从浩瀚文化资源中精准提炼视觉元素,如何将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转化为具有当代生命力的设计语言。

   当文化瑰宝遇见年轻的设计力量,传统得以焕新,历史获得共鸣。此次实习不仅拓宽了学子们的专业视野,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以设计传承文脉、服务社会的种子。今日提交的每一份创意作品,都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致力于连接过去与未来、沟通文化与大众的生动宣言。

上一篇:环境设计专业暑期集中实习圆满结束:双线并进,知行合一

下一篇:博雅讲坛——非遗文创的活态传承与自主创新